金秋十月,正是豐收好時節(jié)。在合肥高新區(qū)引江濟淮蜀山樞紐南側的廣闊田野里,一臺臺收割機開足馬力,在金色的稻浪中歡快地穿梭,將沉甸甸的稻穗“吞”進肚里,身后留下一行行整齊的稻茬。這幅火熱的秋收圖景,為國慶假期增添了最動人的色彩。
這片孕育著希望的土地,幾年前還是引江濟淮工程的2#棄土場。如今,經過科學的復墾改造----重新規(guī)劃田塊、修建生產道路和灌溉設施、運用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“快速構建耕作層”的專利技術、結合復墾地土壤特點科學選種、科學管護……,這片5000余畝的土地在精心照料下,已然重獲新生,變成了肥沃的良田。
“10月6日開的鐮,趁著天氣好,得抓緊干!”一位正在田邊忙碌的農戶望著金色的稻田,臉上洋溢著喜悅,“預計到15號左右就能全部收完,心里總算踏實了。”
引江濟淮工程已通水通航,為盡快完成棄土場的復墾,合肥市引江投資公司充分發(fā)揮牽頭協(xié)調和督促指導作用,積極協(xié)調省引江濟淮集團公司和屬地政府壓茬推進棄土場移交、復墾方案優(yōu)化等各項工作,多措并舉確保高質量完成復墾任務,以保護耕地資源,恢復糧食產能。更讓人欣喜的是豐收的成果。初步測算,這片復墾地塊的畝均產量超過了800斤!這個數字,是對所有付出最好的回報。曾經堆放工程棄土的地方,如今真正成了豐收的“寶地”,顆粒歸倉,歸去的是金燦燦的糧食,更是沉甸甸的希望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